隨著真人版《銀魂》的上映,又掀起了一次熱潮,其中的人物“土方十四郎”擁有一大批忠實粉絲,想起認識他的都知道他很喜歡的一種食物就是“蛋黃醬”。嚴格說起來,蛋黃醬又叫美乃滋(法語 mayonnaise 的音譯),是一種調味油,據說起源于西班牙,是由食用植物油脂、食醋、果汁、蛋黃、蛋白、食鹽、糖、香草料,化學調味料、酸味料等原料組成。一般使用精制色拉油,不使用氫化油。乳化形式為水包油型。雖然我們這種正常的人類是不會整碗整碗的吃蛋黃醬的,但你十有八九也吃到過它啦!
那么,蛋黃醬是怎么做出來的呢?相信很多朋友都很好奇。星火灌裝機今天就來向大家揭秘展示現代化蛋黃醬工廠的智能流水線,帶大家領略下智能無人化生產工廠的風采:
不管哪種蛋黃醬,主原料都是雞蛋和油,但配方千變萬化,各家都有自己的秘制配方。以前的蛋黃醬只使用蛋黃,現在也有使用全蛋液的配方出現。注意,做蛋黃醬,用的是生雞蛋液!以及一整個油罐車的大豆油。蛋黃醬,它的主體就是蛋黃。做過西點的同學都知道,分離蛋清和蛋黃是很考驗技術的一個步驟。那么在工廠里,這些蛋黃是怎么被分離出來的呢?我們先介紹兩條分離蛋清和蛋黃的流水線,一小一大:
其一、半自動分離流水線
|
|
|
手動小工具靠負壓吸取,和皮搋子的原理一樣。 |
一個個雞蛋排好隊,挨個兒被打開。 |
可以看到是底下有個大夾子,往上頂住雞蛋,然后往兩邊一掰,就打開了 |
這個長長的 V 型槽,底部有開口。蛋液流經的時候,蛋黃整體偏大繼續往前滑,蛋清就漏到 V 型槽開口下了。
其二、全自動分離流水線
同樣是負壓吸取雞蛋,機器接了氣泵控制??焖俜蛛x,分離過程整合成三層,Di一層打開雞蛋,第二層震動蛋液,然后蛋黃留在第二層,蛋液流到第三層。三層流水線朝不同的地方倒,就完成分離了。這樣得到的生蛋液,都要經過巴氏滅菌——用60~90°C的短暫加熱。這樣既能殺死微生物又不損害品質。
接下來就是制作蛋黃醬:
先制作調料:把水、檸檬汁、白醋、蘋果醋、鹽,和「秘制配方」攪拌均勻。 然后,把剛做好的調料漿,混上主原料:雞蛋液和大豆油,再繼續高速攪拌兩分鐘。這就是制作蛋黃醬很關鍵的「乳化」過程,然后濃郁的蛋黃醬就完成了!
蛋黃液就是一種乳化劑,連接水分和油脂等不同性質的食材,很關鍵的就是出醬前那兩分鐘的大力攪打,乳化劑能將油脂分解成細小的粒子,讓不同性質的食材相互混合。所以很后的成品,就是均勻的乳液狀態。像醬料這種流質食物,品質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質檢人員需要經常抽檢成品,檢測色澤、粘稠、味道等。這不是惟1的抽檢環節,灌裝之后還有抽檢呢!
制作完成的蛋黃醬將進入到灌裝工序:
流質食物的填充灌裝流水線都非常相似,灌裝流水線講究的穩、準、快。
該條
灌裝生產線中,轉盤式灌裝機工位之中底下的流水線走塑料罐,上面灌蛋黃醬,0.25秒就能裝滿一個600毫升的大罐子,再看這么多的灌裝噴頭,產出速度非常驚人。灌裝工位完成后,進入旋蓋工位,采用
自動旋蓋機,高速的機器擰蓋生產,保證生產的穩、準、快。
接下來是熱感密封。買到的醬料都有一層鋁箔的封口膜,就是那個一面銀色的圓形小紙板。流水線上采用了
電磁感應鋁箔封口機,是用感應加熱的方式密封的。給罐子擰上蓋子后,有感應機器只在罐口部位加熱一下下,就把封口膜粘住密封了,局部的感應加熱好處是不會燙到內部的蛋黃醬,畢竟醬料是很容易變質的。
封口完成后就是貼標了,采用
轉盤式貼標機,機器貼商標很好玩兒,商標紙一側有膠水,貼住罐子以后,機器帶動罐子轉一圈兒,商標紙就卷到罐子上了。 很后成品進行再次抽檢!當當當~這就出廠啦!